產品列表 / products
【WX-XQ4】山東萬象環境是集氣象傳感器、氣象環境監測站、大氣環保監測、水文監測等物聯網系列產品研發、生產和銷售于一體的生產廠家
“上周測得的大氣壓強數據,和課本里‘海拔與氣壓關系’的理論值偏差了 0.2kPa,我們得分析下是不是測量位置的地形影響!" 課間,高中生王浩正和同學圍著校園操場旁的氣象監測站討論數據 —— 這處戶外校園科研氣象監測站,早已不是簡單的 “天氣觀測點",而是成了學生們開展氣象科研的 “實戰基地",讓課本里抽象的氣象知識,變成了可觸摸、可探究的科研課題。
和普通教學用的簡易氣象設備不同,這款戶外科研氣象監測站堪稱 “微型科研實驗室",監測要素覆蓋氣象科研的核心需求。它能精準采集氣溫、濕度、氣壓、風速、風向、降水量等基礎數據,更搭載了科研級傳感器:總輻射表可記錄不同時段的太陽輻射強度,用于研究 “光照與植物生長" 的關聯;大氣能見度儀能捕捉霧、霾等天氣的細微變化,為 “校園空氣質量研究" 提供數據;甚至還能監測土壤溫度、土壤濕度,滿足學生開展 “氣象與生態" 跨學科課題的需求。所有數據實時存儲在云端,支持導出 Excel 或專業分析軟件,方便學生進行數據對比、繪制圖表。

“沉浸式科研體驗" 是它最打動師生的亮點。以往學生做氣象相關的科研課題,常因缺乏精準數據只能 “紙上談兵",而如今,學生可以自主設計實驗方案:想研究 “校園不同區域的小氣候差異",就能在監測站和教學樓、小樹林等地點布設輔助監測設備,對比數據;想探究 “極duan天氣對校園環境的影響",臺風、暴雨過后,能調取監測站的歷史數據,分析風力、雨量變化與植物倒伏、路面積水的關聯。北京某中學的學生團隊,就通過該監測站的一年數據,完成了《校園夏季熱島效應成因分析》課題,還獲得了市級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獎項。
它還能銜接 “課堂教學與科研實踐"。老師在講解 “氣候數據采集與分析" 單元時,可帶著學生到監測站實操,學習傳感器校準、數據記錄規范;課后布置 “短期氣象預測" 作業,讓學生結合監測站數據和天氣預報,嘗試撰寫簡易預測報告。這種 “從理論到實踐" 的教學模式,不僅讓學生掌握了氣象監測技能,更培養了他們的科研思維 —— 學會提出問題、設計方案、分析數據、得出結論。
如今,越來越多重視科研教育的學校,開始搭建戶外科研氣象監測站。它不像實驗室里的儀器那樣 “精密易碎",卻能讓學生在戶外環境中真實感受科研的樂趣;它沒有復雜的操作門檻,卻為學生打開了一扇通往氣象科研的大門,讓更多孩子在實踐中愛上科學、探索未知。